此网页仅供信息参考之用。部分服务和功能可能在您所在的司法辖区不可用。

一文读懂跨链桥:多链繁荣下的新基础设施

近两年,DeFi、NFT、GameFi等热潮打开了人们对以太坊的想象空间,我们率先在以太坊上看到了有实际需求的应用场景,以太坊也成为了公链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但生态高速发展的同时,以太坊的性能问题也日渐凸显。一些收费更低,确认时间更短的新兴公链项目,如Solana、Avalanche、Cardano、Terra、Cosmos等抓住机遇,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用户与资金也开始向其他使用成本更低的公链转移。如今加密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链并存的时代,并逐渐形成了以太坊为核心,其他各公链百花齐放,众星拱月的局面。

不过,由于不同区块链数据无法兼容,信息彼此孤立,众多类型的加密资产彼此间处于“隔离”状态,难以做到资产交互,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导致资金利用效率十分低下。尤其是当区块链的协议越来越多、资产交互也越来越频繁时,人们迫切需要一类新技术来让不同链之间能够产生交互。

针对这一问题,跨链桥应运而生。那么,跨链桥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安全好用?又是否是一个潜力赛道呢?

跨链桥是什么?

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公链,但不同公链上有着不同的资产、协议、规则和治理模型,如同一个个孤岛。如果我要把A链资产转移到B链,要怎么办呢?

最直接的方式其实是跨链提币,不过这一方式步骤繁琐,会产生多次手续费,尤其是在以太坊网络拥堵的时候,成本动辄上百美元。

除了跨链提币,实现链间资产转移的另一常见做法,就是使用跨链桥。顾名思义,跨链桥是连接不同区块链的桥梁工具,它提供了一种相互通信和兼容的方式,在双方间进行互操作。

当然,跨链桥能实现的远不止于此。通过跨链桥,你可以将ADA在以太坊的DeFi上进行抵押借贷,也可以把基于Flow的NBA Topshot NFT在以太坊上流通和交易……由此可见,对普通用户来说,利用跨链桥,资产可自由交互,在提升交易速度的同时降低了gas费,体验感更好。而从宏观角度来说,跨链桥的出现提高了现有加密资产的生产力和实用性,并将割裂的链上生态重新连成一个整体,能够促进多链繁荣局势的形成。

那么,跨链桥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从当下最简单也最成熟的资产跨链桥方案——WBTC说起。WBTC(Wrapped Bitcoin)是比特币的一种锚定币,基于以太坊,可与比特币进行1:1兑换,通俗来说就是ERC-20版本的比特币,旨在将比特币作为加密资产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带入以太坊生态中。

WBTC的运行需要有三个参与者,WBTC DAO、承兑商和托管机构。用户向承兑商发送BTC,请求兑换WBTC;承兑商通过KYC/AML审核用户,再向WBTC智能合约发起Mint铸币请求,然后向托管机构发送用户的BTC;托管机构收到BTC后,向智能合约发出铸币请求;合约通过请求,向承兑商发送WBTC;承兑商向用户发送WBTC。

WBTC代表了一类桥实现资产跨链的途径,即:在两条区块链间搭建一个桥梁通道,将原生资产托管在这座桥上,同时一条链通过预言机获取另一条上的资产交易情况,按照1:1的比例映射到另一条链上。

另一类途径则是:通过跨链聚合应用Swap,通过将不同链上资产的流动性聚合起来,构建跨链交易池,使得用户在池子中完成不同链上的资产兑换,常见项目有AnySwap、Multichain.xyz等。

跨链桥解决的是用户资产转移的刚需问题,同时它还能够缓解底层公链性能不足的问题,随着各类应用的不断发展,跨链桥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地位将越发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存在超过100个跨链桥项目,已经初具规模。

Cosmos、以太坊、Polkadot生态中跨链桥的代表项目 来源:1kx

跨链桥会成为潜力赛道吗?

根据Dune Analytics数据,截至2022年4月11日,以太坊中18个主要跨链桥的锁定总价值(TVL)已达到约191.7亿美元。其中,目前TVL最高的Polygon Bridges(55.1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是Avalance Bridges(49.68亿美元),随后是Arbitrum bridge、 Fantom AnySwap Bridges等,排名前十的桥TVL均已过亿。

虽然目前跨链桥在市场上已初具规模,但它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使用中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

理想状态下,跨链桥既可以满足资产交互的需求,又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确保跨链环境透明的前提下,更好地兼容各公链协议、应用和交易

但实际上,跨链桥安全事故频发,称得上是加密领域的重灾区。3月29日,Axie Infinity 专属侧链Ronin宣布被盗价值6.24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这也是迄今损失最为惨重的跨链桥安全事故。随着链上交互需求的增加,跨链资金规模的壮大,跨链协议成了黑客眼中新的“香饽饽”。

回顾历史上出现过的跨链攻击方式,包括假币充值、伪造网站等,基本上都是围绕私钥与合约漏洞展开的。更多的技术分析在此不作展开,本质上讲,跨链桥的存在本身为多链生态带来了可扩展性,依据“不可能三角”,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中心化程度和安全风险。

当然,许多跨链桥项目也正在试图通过采用欺诈证明、轻客户端等方式,避免部分潜在的攻击。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我们不妨多给它一些时间。

结语

在单一区块链无法满足规模扩张的需求,以及新链需要时间搭建完善生态的情况下,各式各样的跨链桥在不同公链与L2间运行,解决了资金流转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俨然成了新风口。

不过,这一赛道目前还面临许多挑战,需要用户做好风险把控。在使用跨链桥时,建议选择TVL高于10亿美元以上,且TVL变化率相对稳定的跨链桥;以及转账费用和资产交互速度适中的跨链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信息参考,可能涉及您所在地区无法提供的产品。对于本文中任何事实错误或遗漏,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不旨在提供:(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 (iii) 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 2025 OKX。 本文可以全文复制或分发,或使用不超过 100 字的摘录,前提是此类使用仅限非商业用途。对全文的复制或分发必须明确注明:“本文版权所有 © 2025 OKX,经许可使用。” 允许的摘录必须标明文章标题并注明出处,例如“文章标题,作者姓名 (如适用) ,© 2025 OKX”。不允许对本文进行任何衍生作品或其他用途。
相关信息:数字资产交易服务由 OKX Australia Pty Ltd (ABN 22 636 269 040) 提供;关于衍生品和杠杆交易的信息由 OKX Australia Financial Pty Ltd (ABN 14 145 724 509,AFSL 379035) 提供,仅适用于《2001年公司法》(Cth) 下定义的大额客户;其他产品和服务由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相关 OKX 实体提供 (请参阅服务条款)。
本文所含信息仅为一般性信息,不应视为投资建议、个人推荐或购买任何加密货币或相关产品的要约或招揽。在做出决策前,您应自行进行研究并寻求专业建议,确保理解相关产品的风险。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结果,切勿承担超过您能够承受的损失风险。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阅读我们的服务条款风险披露和免责声明
本内容翻译与英文版本不一致时,以英文版本为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