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之下机构却在买买买,后续市场会怎么走?
从11月中旬开始,比特币周线已经三连阴,这种周线连跌的情况是这轮减半行情中从来没出现过的,即使是“5.19”大跌前后,也只是周线两连阴。比特币价格也从高点69,040美元最低跌到41,241美元,最高跌幅40.2%(欧易平台数据),而其他数字资产也毫无疑问的跟着大跌,甚至有些比“5.19”跌的更低。
如此长时间的下跌,如此深的跌幅,让许多投资者都感到惶恐不安,甚至不少人认为牛市结束黯然离场,这其中不乏一些入场很久的“老人”。与此同时,众多的机构却在不断的加码,不仅在二级市场不断的买进比特币等数字资产,而且在一级市场也在不断出手投资优质项目。
然而,在机构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市场并没有企稳反弹,这是为什么?后续市场会怎么走,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投资是你认知的变现,只有自己的认知不断的提高,才能真正的靠实力赚到收益。而K线图是投资分析的基础手段,是投资者必备的技能。K线图直观、立体感强,且信息丰富,是投资趋势分析中最常用和最基础的工具。我们为你准备了3个K线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K线形态、常见看涨K线形态组合、常见看跌K线形态组合。
机构买买买,为什么比特币却在下跌?
在比特币带领整个加密市场持续下跌的这段时间里,为数众多的投资者选择离开市场或者“躺平”不再交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构投资者却在不断的买买买。
据CoinVoice消息:12 月 7 日,第三大 BTC 巨鲸在一天内购入 2,700 多枚 BTC,购买平均价格为 50,621 美元。而在过去两周内累计购入超 5,600 枚 BTC。以5万美元的平均单价计算,价值25.31亿美元。与此同时,灰度也在过去的半个月中增持了GameFi概念的MANA和公链项目SOL,累计增持30399枚MANA、1467枚SOL。
从比特币UTXO年龄分布来看,从11月中旬比特币下跌开始,UTXO年龄大于5年的比特币持仓比例从22.91%增加到22.99%,增加了15117枚比特币,日均增持近800枚,几乎相当于比特币现在的日产量。也就是说,比特币在周线3连阴期间,比特币早期的持仓大户一直在持续购买比特币。
根据灰度本周二做的最新调研显示,拥有比特币的美国人比例从2020年的23%增加到2021年的26%。并且与前几年相比,他们对网络攻击、波动性和监管等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更少。灰度调查发现,在过去12个月内,有55%的受访投资者是首次投资比特币并且认为比特币是一种适合整体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
而具体到机构持有的比特币总数量来说,据buybitcoin数据显示,综合ETF、国家、上市公司等,现在机构共持有1,494,922枚比特币,相较于11月初的1,489,283枚,增加了5639枚。虽然增加速度有所放缓,但整体还在持续增加中。
如果把眼光放到一级市场,根据01区块链联合零壹智库、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月报(2021年11月)》显示: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市场在2021年11月份迎来爆发。单月发生157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70.89亿美元,较前两月份有明显上升。百万级别融资表现突出,占63%。11月份区块链投融资赛道中,数字资产相关达48笔,占比31%,区块链游戏、NFT等应用场景赛道火热。
在不少投资者的认知中,机构的入场带来的资金体量是普通投资者无法比拟的,机构如此买买买,比特币价格就应该被推动的一路疯涨,从不回头。然而现实是,在机构不断加码的情况下,行情依旧跌跌不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机构的买入方法问题,机构在买入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时,不论是多大的资金体量,都是在尽量不给比特币造成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使用冰山委托的方法,把大额订单拆分后分批挂单,这样既不会让市场有太大波动,又可以降低自身的购入成本。
其次是机构买入的目的与普通投资者不同,机构更注重中长期收益,甚至是不太注重收益本身,而是看重比特币的风险对冲功能,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或者是靠收取管理费。这就使机构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对市场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最后是机构投资某一项资产的思维和一般投资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机构投资是根据市场资产相关系数的表现,建立资产组合,不会因为个人爱憎而接受或者拒绝相关投资标的。机构确定是否投资某个标的,并拟定好投资的规模等框架后,会交由具体的交易员去执行,在此过程中,机构在执行既定部署时不会在意是否把其他投资者带上天,或者砸到地上,而只考虑是否完成目标。
总的来说,机构入场买买买,对于比特币来说确实是利好,但对于短线走势,不能太过迷信机构,机构的影响更多的是市场基本面,而且会在较长时间里慢慢体现出来。
市场分化、普涨终结,这是非典型牛市?
虽然机构的买入对市场价格造成的短期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机构的持续买入却会在根本上重塑加密市场的基本形态。具体表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密市场整体形态开启慢牛走势;二是市场开始逐渐分化,普涨行情逐渐终结,优质的项目越来越强,而其他不被机构看好的项目则可能逐渐被淘汰。
关于比特币慢牛,我们在原来的文章《暴涨终结,比特币“慢牛”开启?》里已经说的比较详细,这里主要再从机构的角度来说一下慢牛的基本表现形式。
机构的入场,确实会推动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慢慢才能体现出来,说直白一点,机构入场到普通投资者入场这段时间会是一个慢牛的过程。
而慢牛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许多人认为这不是牛市。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接下来比特币的走势可能表现为,走三步退两步,而且走三步的过程如蜗牛爬坡,而退两步的过程却如飞瀑流泉,这会使许多人失去信心和耐心,进而让牛市的呼声渐弱而熊市的呼声渐强,当大部分人再次认识到牛市并进场的时候,牛市可能就是结束的时候。
甚至比特币接下来可能没有前两轮减半行情那样的“疯牛冲顶”行情出现,也许会走一个慢爬坡的形态,即使出现顶部,也可能是圆弧顶。在圆弧顶形态中币价呈弧形上升,虽然顶部不断升高,但每一个高点微升即回落,先是出现新高点,尔后回升点略低于前点。如下图:
机构对本轮减半行情的影响比以前都大的多,机构开始的牛市,或许持续时间要更久一点,就像这十几年来美股的迷你版。
机构的入场出现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市场将会逐渐分化,普涨行情将终结。机构的资金主要集中在主流和热门数字资产上。如上面所说,因为机构大多不追求短期利益,它们更注重长期收益,以价值存储导向。随着这样的配置机构越来越多,持有的比特币数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它们的风格就会是整个市场的风格。
如上,因为机构资金的“惰性”,以往比特币涨完,出现资金溢出效应,带领其他数字资产普涨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机构的资金会较长时间内沉淀到比特币为代表的主流数字资产内,短期内不再流动,这就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其实从10月开始的这轮加密市场的行情已经体现了这种现象:比特币、以太坊在破历史新高的同时,大多数数字资产并没有多少表现,反而跟随这次下跌而跌的更惨,甚至是比“5.19”的低点更低。
现在的市场经过跌跌不休的行情后,开始震荡修复,对于后市,我们难以预料会怎么走。但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还在放水,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获得了世人越来越多的认知和认可,整个行业的生态也随着DeFi的繁荣、NFT的出圈、元宇宙的火爆等更完善更丰富……这些都是我们对未来保持谨慎乐观的理由。
最后,此文只作为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结语
接下来的行情会怎么走?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关键是要有自己具体的逻辑,而这逻辑的产生需要依据具体有效的技术分析与数据指标,这其中,K线知识就是投资分析最基础的手段,是每一个有抱负的投资者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 2024 OKX. This article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in its entirety, or excerpts of 100 words or less of this article may be used, provided such use is non-commercial. Any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entire article must also prominently state: “This article is © 2024 OKX and is used with permission.” Permitted excerpts must cite to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and include attribution, for example “Article Name, [author name if applicable], © 2024 OKX.” No derivative works or other uses of this article are permitted.
Information about: digital currency exchange services is prepared by OKX Australia Pty Ltd (ABN 22 636 269 040); derivatives and margin by OKX Australia Financial Pty Ltd (ABN 14 145 724 509, AFSL 379035) and is only intended for wholesale clients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e Corporations Act 2001 (Cth)); and oth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the relevant OKX entities which offer them (see Terms of Service). Information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investment advice,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or an offer of (or solicitation to) buy any crypto or related products. You should do your own research and obtain professional advice, including to ensure you underst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ducts, before you make a decision about them.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 never risk more than you are prepared to lose. Read our Terms of ServiceTerms of Serviceand Risk Disclosure State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