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谈国鹏:以太坊Layer 2正全面爆发,哪些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当下以太坊Layer 2正在全面爆发,区块链行业格局可能因此改变,Layer 2会不会成为今年加密领域下一个引爆点?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机会?2月25日晚,欧易情报局邀请Ownbit创始人谈国鹏老师做客,全面解读Layer 2财富密码。
嘉宾简介:谈国鹏,Ownbit钱包创始人,谈谈区块链作者。
以下为要点摘录:
1、以太坊网络手续费水平达到历史新高,扩容已刻不容缓,没有有效手段遏制高昂手续费将很有可能严重影响以太坊本身的发展。
2、Optimistic和ZK两种技术方案各有优缺点:Optimistic Rollup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和现有的以太坊主网的虚拟机兼容,最大的缺点在于资产回到主网的挑战时间过长,以及本身网络的安全性。ZK Rollup的最大优点在于一般不需要挑战时间,可以实现分钟级别的转账,缺点在于不支持通用的虚拟机,技术复杂性过高。
3、长远来看认同ETH2.0的这种扩容的路线,短时间是依赖于Layer 2的扩容去解决眼前燃眉之急。如果Layer 2本身发展的很好,它会大大地分流以太坊主网本身的一些交易需求。
4、各大交易所公链也可以理解成一种Layer 2,以太坊主网、Layer 2以及交易所公链三者之间是相互竞争的一个状态。
5、EIP-1559要优于现在正在使用的gas price机制,但是它并不能解决现在网络拥堵。1559遭遇到矿工的抵制,是因为它似乎剥夺了矿工的一些权利,尤其是Gas fee的部分,表面看矿工的收入会变少,但是长远看是否有利于整个生态,以至于矿工的总体收入会增加,其实是不得而知的。
6、考察Layer 2项目是否有前途可以从两点去看:第一,它支不支持通用的以太坊EVM,第二,它是否致力于做成一个通用的网络。
7、目前Layer 2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热度非常高,从投资角度建议谨慎。
8、长远来看,Layer 2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扩容方案,如果你以非常长远的时间(5年10年的角度)去看,投资Layer 2不一定有投资ETH那么稳健。
以下为对话全文:
欧易情报局:目前以太坊网络上的平均转账手续费已经超过了10美元,有些DeFi应用一次交易手续费动辄就是上百美元,在以太坊这么拥堵的情况之下,以太坊的竞争者进展非常神速,比如波卡和一些交易所的公链,您觉得目前的以太坊是不是到了一个扩容的关键时刻?
谈国鹏:是的。目前以太坊整个手续费的水平已经到达历史最高,从用户的使用角度来看,其实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因为很多用户甚至不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上涨。现在发送一笔普通的USDT的交易,可能需要200元,有的甚至要300-400元,对于最基本的发送交易的这种诉求已经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所以说以太坊的扩容实际上已经非常的迟了,如果现在再不用有效的手段对高手续费进行遏制的话,很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以太坊本身的一些发展。
最近以太坊竞争者都有很好的币价的表现,包括各大交易所公链也有非常好的一个涨幅,跟以太坊本身的一个不可用的状态,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我们看到有很多的需求从以太坊上流出,这是一种被迫的流出,因为用户受不了这么高昂的手续费,所以说现在以太坊的扩容,很显然已经是刻不容缓。
有一个统计数据去看以太坊的手续费的涨幅,一般我们看 gas price,从年初的一般平均50Gwei涨到最高是一千多Gwei左右。现在可能回落到了150~200,这种涨幅大家看起来也许认为150到50之间只是三倍,但是它还有额外的ETH价格本身的涨幅,ETH价格本身如果已经涨到10倍,gas price本身又涨了三倍的这种情况下,整个手续费的涨幅实际上是3×10,要花30倍的涨幅的手续费,这么高昂的手续费只是一个普通的token的转账,对于一些DeFi应用,手续费可能会更高,因为他们所要花费的gas price会更加的巨大,基本上已经到达非常难以使用的这么一种状态。
欧易情报局:您如何看待最近交易所公链的快速发展?交易所公应链和以太坊以及以太坊Layer 2之间的竞争关系是怎么样的?
谈国鹏:不管是Layer 2还是交易所的公链,从ETH视角来说,或者从用户视角来说,他们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就是分流了本身本来在以太坊上面运营的一些DApp或者是转账的一些交易。
交易所的公链和Layer 2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你可以把各大交易所公链也理解成一种Layer 2,它们所承担的一些功能,实际上和Layer 2网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它们可能没有实现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出以太坊主网,以太坊主网、Layer 2以及交易所的公链三者之间也是相互竞争的一个状态。
交易所的公链是一个类似于独立的以太坊的一个主网,它本质上跟以太坊是并列的一种关系,但是Layer 2依附于以太坊的主网,尽管依附于主网,它本身跟以太坊也是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实现了以太坊主网类似的功能,如果Layer 2本身发展的很好,它会大大地分流以太坊主网本身的一些交易需求。
另外一点,交易所公链的发展有一种必然性。我记得在去年第一次以太坊比较拥堵的时候,我们Ownbit钱包就在做OMG集成,也就是Layer 2的集成工作。当时我们就意识到,如果说各大交易所主动地去集成这些Layer 2的这种方案和技术,可能会对用户来说会更加的友好。
欧易情报局:Layer 2作为以太坊的一种扩容方案,目前它的主流技术包括 ZK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两种。您看来这两种方案都分别发展到哪种阶段了?它们又面临着哪些技术难题呢?
谈国鹏:Optimistic和ZK是目前两种最热门的Layer 2的方案,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跟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Optimistic是目前进展相对比较迅速一点的方案。它跟之前的plasma,就是我们所说的OMG这样的方案比较的类似,只是在一些打包的机制上,包括对所谓挑战时间的一些设计上不一样。它的主要的优点就是在能够实现和现在以太坊主网相对比较兼容的虚拟机,也就是说我们甚至可以用以太坊的代码修改(实际上它们也是在以太坊代码上去修改),做成的Optimistic的这么一个二层网络。
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以太坊上现在部署的DApp可以无缝地迁移过来,然后从开发的难度上面来说,相对也是比较容易。但Optimistic也是有缺点的,而且缺点也非常的明显。它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Layer 2网络上的资产进入到主网的过程当中,一般需要1-2周的挑战时间(Challenge time)。如果你把它设的过于短,你的安全性就相对的低,这段时间对用户体验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你如果去在Layer 2网络上想转账转到主网上,可能需要等待这么久。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Optimistic所做出的Layer 2的网络,虽然它是第二层网络,但它本身也是个主网,也有共识的机制,也有主网本身的安全的一些要素。很多时候这些网络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它是不是能经得住51%的攻击,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共识机制?它本身会不会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攻击,在Layer 2网络上就已经发生了资产的损失。
所以总结一下Optimistic的优点,就是它能够最快地实施,因为可以和现有的以太坊主网的虚拟机兼容。最大的缺点就是,资产回到主网的挑战时间,以及它本身网络的安全性。而另外一派ZK Rollup,它用到了零知识证明,零知识证明在这里的应用主要是对应于挑战时间的,也就是说我运用了一些零知识证明可以有效的把这些挑战时间的方式给改变掉。
所以ZK的这种技术路线最大的优点就是一般不需要挑战时间,可以实现分钟级别的转账。你的资产在Layer 2网络上可以分分钟转移到以太坊主网,从用户使用角度来说,这是极大的一个便利性。ZK的方案也有缺点,它的主要的缺点是目前还不支持通用的虚拟机,虽然说现在相关的技术也在研发,往后发展也有可能会去支持,但总体来说它技术复杂性比较高。
所以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是不是能赶得上这一波,也就是说你要等好久它才能慢慢的成熟,这是目前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现在如果说是一个ZK的Layer 2主网上线,一般你不太可能可以很方便的把现在的以太坊主网上面的DApp无缝地移植过去,这是它的第一大缺点。
第二大缺点就是零知识证明本身所带来的,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坏处是,它其实是个很慢的,很消耗计算的一个技术。用户体验不是特别好,因为我们需要生成一个所谓的proof,即所谓的零知识证明。生成proof的过程比较耗时,如果你的设备性能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卡在那个地方或者很发烫那种。
所以总结一下zk技术的优点,主要是大大缩减了挑战时间,可以实现分钟级别的这种转账,主要的缺点就是技术本身的一个复杂性,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也会带来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因为过于复杂,通常会不是那么好审计,目前尚不支持比较通用的EVM(以太坊虚拟机)。另外一大缺点就是用户的体验,用户的友好性这方面,目前看起来还不是那么理想,主要是这两点。
欧易情报局:您上次做客我们访谈节目当时说目前的以太坊社区对Layer 2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4个月时间过去了,Layer 2被写进了以太坊2.0的路线图当中,是不是意味着以太坊社区不够重视Layer 2的现状会有一些改观?
谈国鹏:的确是这样,从目前看来的话,以太坊基金会,包括Vitalik对Layer 2发展的关注程度已经明显比以前加强了。他们也意识到ETH2.0,远水救不了近火,目前以太坊发展的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所以短期而言,在这些核心的问题上,以太坊是期望Layer 2能给它的整个主网压力所带来一些缓解,能够让以太坊重新回到正常的运转状态。所以目前这个应该是列入重点发展的一个阶段。
欧易情报局:您之前认为以太坊Layer 2才是以太坊扩容的正确方向,您对于以太坊2.0的路线并不是很认同或者说提出了一些质疑,那么您今天还持有或保留这个观点吗?
谈国鹏:说对ETH2.0完全不认同,可能过于绝对。现在的态度跟以前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总体而言,因为ETH2.0的方案过于的久远,远水救不了近火,ETH2.0本身的发展跟Layer 2本身其实并不冲突。
未来我们可以设想有可能是两种场景,一种场景是Layer 2发展得非常好,以至于以太坊主网不怎么拥堵了,或者不太需要扩容了。从这个角度来说,ETH2.0可能就变得意义不大。因为ETH2.0分片只是增加了网络的复杂度,复杂度的本身只是为了解决网络拥堵,如果网络已经不拥堵,自然是没有必要增加复杂度的。
另外一种场景是Layer 2发展得没有那么好,也就是说以太坊主网长线来看依然比较拥堵。这个时候ETH2.0可能就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ETH2.0有很大的一个必然性。
那么我们如果是做个与预判的话,Layer 2未来是会达成我刚才讲的是哪一种情况,我们就要考虑到Layer 2本身的优缺点。Layer 2网络本身也的确存在着自身的一些问题,而且以太坊Layer 2,并没有像波卡平行链设计的那样科学和超前。波卡平行链可以享受它主网的一些安全性,而以太坊Layer 2无法享受到以太坊网络的任何安全性,不管是哪一个Layer 2的技术,都有它的缺点。
所以很有可能Layer 2未来发展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它可能不会发展得过于的好,以至于以太坊主网不需要扩容。所以说长远来看,ETH2.0的也是有它的必然性,所以我总体的观点现在应该是变成:长远来看认同ETH2.0的这种扩容的路线,短时间是依赖于Layer 2的扩容去解决眼前燃眉之急。
欧易情报局:目前我们观察到Uniswap、Curve、Aave这些主流的以太坊DeFi项目都在尝试去往Layer 2迁移,加上前段时间以太坊Layer 2的项目代币都出现了暴涨的行情,由此是否可以认为Layer 2有重大的进展?
谈国鹏:目前我所知实际上Layer 2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比较大的进展,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成功的项目已经在Layer 2上成功运营了很长的时间。但是DeFi项目向Layer 2方向去迁移或者是它不一定是从主网撤出,是Layer 2作为另外一个option,这种趋势只是刚刚开始,未来肯定是成为一个常态。
包括最近的确有很多项目也转向了Layer 2,这种转移的需求目前是巨大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一开始讲到的以太坊主网的手续费过高的因素,所以从预判的角度来说,后面的确肯定会出现大规模的列Layer 2的应用,刚才主持人提到的这些DeFi项目极有可能会陆续在相应的Layer 2网络上去部署。所以从时间点来看的话,现在也是Layer 2网络爆发的前夜。
欧易情报局:以太坊网络拥堵情况其实很早就有了,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且Layer 2提出也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您看来为什么会出现当下这样的局面,这是否和以太坊本身的兼容性有关系?
谈国鹏:虽然Layer 2是一个非常早的概念,早在比特币的时候就有,包括我们说的Rootstock(RSK)或者闪电网络都属于Layer 2。但是前两年我们说的Layer 2跟现在说的还不是一个东西。前两年我们说的Layer 2主要还是针对闪电网络或者以OMG这个项目为代表的plasma这种技术,这种技术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缺点太明显。
闪电网络我之前写文章多次提到过,它里面有一些本质的问题,尤其它不适用于这种偶发性的交易,以及需要质押等等的重大的缺点,导致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plasma从OMG网络实施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它的思路还是比较老旧。OMG网络实现了一个UTXO模型的Layer 2的网络。有什么样的问题?除了我们刚才前面说的进出主网的挑战时间比较长之外,它本身也不兼容以太坊的EVM,它是只适合于去进行token转账的这么一种网络。
现在我们谈的Layer 2其实主要还是针对蓬勃的DeFi应用的出现,我们需要在新的Layer 2网络上去部署DApp。如果你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目标,它就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发展。因为DeFi项目本身后面带动了很多的用户,它在哪个网络上部署,就有很多的用户涌入到哪个网络上,而以前token的转账就没有这样的一个效应。所以前两年的Layer 2跟现在我们讨论Layer 2不是同一个性质的东西,尤其我们刚刚讲的 Optimistic和zk的技术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这才是我们现在重点关注Layer 2的一个原因。
欧易情报局:Layer 2是在以太坊之外运行的,假设未来以太坊的 Layer 2得到巨大的发展,会不会以后走向一个极端,比如说导致以太坊网络使用频率大幅下降,进而对ETH代币的价格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谈国鹏:的确是这样,刚才前面其实已经讲述过这个前提,如果某一个Layer 2项目过于成功,它的确有可能让用户使用以太坊主网的需求大大降低,以至于以太坊主网变得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能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目前Layer 2的一些技术来看还是挺难的。所以说我更倾向于认为Layer 2是一个目前相对而言的阶段性的方案,也就是说在以太坊2.0成功运行了之后,对Layer 2的需求有可能会大幅的降低。
另外一点也是目前的牛市催生了对Layer 2的巨大需求。所以我对Layer 2总体的观点还是有一定时间的局限性,但并不排除某一个Layer 2项目的团队过于优秀,以至于Layer 2本身未来发展的也非常的健壮。因为我们知道一个Layer 2如果发展的非常好,我们甚至可以不用主网,完全是在Layer 2本身里面去玩,这样的话它也有可能自己演变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所以我个人做一个预测:Layer 2可能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太坊主网的压力。但是在ETH2.0到来之前,以太坊主网在有Layer 2的情况下依然还会继续拥堵。类似于我们现在北京上海的大都市交通拥堵的状态,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欧易情报局:当前,为了解决Gas费过高问题,以太坊社区提出了EIP-1559议案,被认为是动了以太坊矿工的奶酪,并遭到了大量以太坊矿池的抵制,您是如何看待EIP-1559议案与矿工的行为的?这是否未来ETH2.0转向PoS会遭到更强的矿工阻力?
谈国鹏:EIP-1559其实是个特别好的问题,正好我前两天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虽然大家讨论的比较多,但能够深入理解其中原理的并不一定多。
首先1559是没办法解决手续费过高的问题的,它也不是为了扩容而专门设计的提案。我们如果拿1559跟现在的手续费机制去比,会发现1559的确有它的一系列优势,而这个优势主要是用户层面或者说钱包开发者层面的一种优势。
目前我们用户在使用以太坊交易的时候,经常会需要你去交易加速,因为你给的Gas price可能是过于的低,或者给的时候并不低,但你发送的时候因为交易量过大,别人比你更高,导致你的交易一直没有办法确认,所以我们需要频繁的用户参与其中,不断发出新的交易,给予更高的矿工费。
而使用了1559之后,它里面有一些base fee的机制,实际上是把一些参数可以让系统自动去计算,不需要人为的在发送交易的时候去决定。这样对于我们常用的一种用户发送交易的行为,可以让他延后决定手续费是多少。在用户给定的上限范围内,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状态来决定我花费多少手续费。
就是说从用户的视角或者是钱包开发者的视角,1559的确要优秀于传统的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gas price这么一个机制,但是它并不能解决现在网络拥堵,以往你可能需要花费手续费300元,去获得一笔交易的确认。使用了1559之后,你可能需要花费288元,你省下来那12元只是因为你让系统帮助你做了一些事情,系统做的事情通常更科学,更加的省力,所以帮你节省了一点钱。
另外1559也有一定的扩容效果,这是一种人为的扩容。大家可以去看我之前在“谈谈区块链”上发表的一个关于1559的文章,就能知道大概的内容,但这个并不是1559本身所特有的,其实是人为对整个区块总气量上限的提升,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容。
1559遭遇到矿工的抵制,是因为从协议本身看,它似乎剥夺了矿工的一些权利,尤其是Gasfee的部分,它是直接销毁的,而不是奖励给矿工,表面看是矿工的收入会变少,但是长远看是否有利于整个生态,以至于矿工的总体收入会增加,其实我是不得而知的,这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另外一个话题,这个问题提到未来ETH2.0转向PoS的时候,会不会遭到更多矿工的阻力?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ETH2.0时间表还早,未来会怎样?其实无非三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矿工退场,大家都不挖了,因为已经不需要你用硬件去挖了,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矿工们对以太坊进行了分叉,也就是PoW版本的ETH继续往前去跑,形成了一个分叉币。第三种可能就是矿工们会把这些设备拿过去去挖其他可以去挖的一些网络,比如说ETC这样的网络。未来会怎样,其实还是不得而知的,还要看到时的具体的情况。但是第一种情况很显然是不太会的,这些设备肯定会被利用起来,所以有可能会出现分叉,或者是大家转向ETC网络。
欧易情报局:有观点认为,目前的以太坊走进了十字路口,前面是ETH2.0漫长的不确定性,后面是以太坊本身的不灵活性,进而无法对Layer2进行很好的支持,加上主流公链与交易所公链的层层包围,那么,以太坊是不是到了“最后一战”的关键时刻?
谈国鹏: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关于未来整个公链的格局,ETH目前状态是不是很危险?还是见仁见智的。现在以太坊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手续费、扩容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也是因为ETH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处于非常繁荣的状态,才导致了这么一个局面。
从我的观点来看,目前其他的竞争对手,波卡算是最有实力或者是最有前瞻性的一个项目,但是波卡本身并不是以以太坊竞争者的角度出现的,它所定位的平台和他充当的角色跟以太坊几乎是没有太多可以竞争的地方,而其他交易所公链的迅速发展以及Layer 2落地应用,其实也是得益于以太坊网络处于非常繁荣状态的这么一个红利。
所以说因为ETH网络发展过于繁荣以至于杀死了自己,这很有可能是不成立的。但是他也不是不危险,它的确处于危险。所谓的危险就是必须要有解决方案,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能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至于让项目方让开发者纷纷的失去信心,自然它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个人观点来看的话,以太坊现在的确是处于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是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刻,但是我认为它还是最终会胜利的。就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以太坊最终还是会笑到最后,其它的一些好的项目自然会找到它存在的平台。
对于波卡这样的项目之所以非常的欣赏,除了技术的一种前瞻性之外,还有它的一个定位,它并没有直接去和以太坊做竞争,所谓的没有直接跟以太坊去做竞争,是指它们是一种形态上的不一样,以太坊是一个大一统的智能合约平台,而波卡实际上是一个连接器,是一个框架,甚至波卡网络本身并不支持智能合约,而其他的一些交易所的公链极有可能是享受的以太坊发展的红利,以及目前牛市状态的一个各种DeFi项目纷飞的时代红利,长远来看的话,它们也很难真的去挑战以太坊的地位。
欧易情报局:在上一次的访谈中,您提到波卡的Substrate可能会对区块链行业起到推动作用,也有观点认为波卡的Substrate有可能成为区块链行业的“JAVA Spring”,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类比?
谈国鹏:的确Substrate是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区块链框架。如果做一个新的公链的话,目前我觉得他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它是区块链行业的JAVA Spring,可以有这样的类比。但是从未来来看,我的观点是,未来的主要的竞争空间是在应用,而不是在公链本身。
DeFi应用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公链的竞争虽然说还在持续,但是所剩的寡头已经不多了,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波卡,和最近的一些比较热门的一些Cardano或者是各大交易所的公链之外,所剩的公链的竞争已经并不多了。
如果从一个区块链程序员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话,现在要学习区块链开发,我个人觉得是更应该学习合约开发,尤其是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开发,可能也包括在波卡平台上进行了合约开发,这比学习Substrate框架来说会更加务实,或者对后面的机会会把握得更加的靠近一点。
以下为粉丝互动问答:
@比特摩丝酱:如果我是以太坊L2开发者,遇到了以太坊L1不够灵活,难以兼容L2的问题,此时我是否可以提出议案,让以太坊进行升级?以上这个情况是以太坊L2开发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吗?
谈国鹏:这个问题我分两部分回答,如果你觉得以太坊主网上有什么东西值得优化,任何人随时都可以去提EIP。通常如果你的提的意见较为合理的话,会得到很大的一个反馈和响应。如果你足够好的话,甚至可以容纳到新的EIP里面去。第二个部分我回答这位粉丝的问题,问题本身是有待商榷,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是L2的开发者,遇到以太坊L2不够灵活,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什么意思呢?
以太坊网络没有所谓的灵活不灵活,所有的Layer 1都是一个智能合约,而这个智能合约是你本身去写的,也就是说Layer 1的灵活性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所以不会出现Layer 2开发者认为Layer 1不够灵活的问题。
当然以太坊不具有像波卡网络那样有一些比较提前的设计的框架,你可以借用我什么样的一些资源,甚至帮助你去打包,以太坊确实是没有这样的机制。但是我们面临的以太坊Layer 1就是一个智能图灵完备的一个智能合约,你可以随意的去发挥,随意的去写。所以说目前并不存在Layer 1和Layer 2之间不够灵活的问题。
@不会打麻将君:有观点认为,以太坊不需要L2,L2在比特币上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例如闪电网络之于比特币就是失败的,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谈国鹏:这个问题刚才讲解过程中其实有过,我再总结一下,如果你说以太坊不需要闪电网络,因为它在比特币上是失败了,我可能支持你这样的观点。因为闪电网络的两大核心问题,一个需要质押,另外一个它不适合偶发性转账,以至于它并不能解决最常见的一些需求,所以说它不好。
但我们现在讲的Layer 2主要是Optimistic Rollup与ZK Rollup这样的新技术,这是新技术最大特点,是支持智能合约与DApp的。而现在最大的诉求就是这些DApp的项目方,他们需要让这些项目的用户能正常的使用,尤其是在花费少量手续费的情况下就能正常的使用。巨大的需求存在,导致Layer 2变成了目前最好或者甚至是唯一的一个选择了。
@张思美甲机:前段时间L2类的代币价格小涨了一波,但据观察,这些应用并没有落地,所以就没有大涨起来,谈总觉得L2项目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谈国鹏:Optimistic最热门的一个项目叫做Optimism。这个Optimism跟Optimistic是两个东西,Optimistic是我们讲的一种技术,Optimism是一个项目,optimism.io是它的官网,这个项目应用了Optimistic的这么一个技术,它应该是今年马上3月份主网上线,因为很多项目可能就会迁移过去,包括我们可能熟知的Uniswap,所以距离真正的应用可能也就是一个主网上线的这么一个时间。当然后面会不会遇到波折很难说,因为很多项目它还是比较新,所以说距离真正的应用,我觉得也就是在个把月的这么一个时间了,因为现在是刻不容缓,非常迫切的状态。很多的 DApp处于一个无法正常使用,所谓无法正常使用就是手续费过高,没法正常的去玩耍的这么一个状态。
@环伺不吃饭:目前,ETH有成为继BTC之后,华尔街另一个储值工具的趋势,您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谈国鹏:从我对ETH的理解来看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趋势。因为作为价值存储, ETH跟比特币有很大的一些共通点,比如稀缺性不可复制,以及广泛的信任。虽然它们定位不一样,但在价值存储方面其实都有非常大的共同点。所以这种趋势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正常和必然的一个趋势。甚至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ETH的潜力甚至是要超过比特币,所以从华尔街他们的支持选择上面来看的话,也是符合我的认知。但这一块投资类的事情总是见仁见智,需要未来去进行证明的一个事情。
我看到直播间讨论区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Layer 2都有哪些币,甚至是推荐哪些币,我还是跟大家梳理一下,尤其是哪一种币对应于哪一种技术,他们在干哪一件事情,你把这样的东西给梳理清楚,自己可以去做一些判断和决定。
OMG是一个比较老的Layer 2,从时间角度来说它是最早去潜心去做以太坊OMG的这么一个项目,它的技术是Plasma,这个技术是现在相对而言,它跟Optimistic比较像,但是要劣于Optimistic,OMG的优点就是它做的比较早,甚至是可以认为比较有眼光,长远来看就能够看到你要拓展一些发展,但缺点就在于技术本身有点老旧,再加上它实现的方案,基于UTXO模型,不支持EVM,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很有可能赶不上DApp的这么一个繁荣的发展。
Matic,另外一个也是属于Plasma的技术的项目叫做Matic,也是用了类似的技术,它在运营方面,在其他方面的一些成功,生态方面的一些成功,我觉得需要大家各自去研究。
Optimistic,相关的项目也比较多,比较热门的Optimism,这两天可能大家看到新闻比较多,然后也是可能是最快出来,然后其他的DApp进行部署的这么一个项目。
关于ZK的项目的话,也比较多,最常见的是大家知道的路印。
大家去看一个Layer 2项目是否有前途的时候,可以从这么几点去看:第一,它支不支持通用的以太坊EVM,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是支持通用的以太坊EVM,这就代表着很多DeFi项目可以迁移过来,这是作为一个Layer 2平台的最有价值的功能。如果你不支持通用的EVM,这样的Layer 2项目极有可能只是说跟着目前的一阵风,项目并不具有本身的价值。
另外一点你可以关注它是在关注自己做成一个通用的网络,还是只是实现自己本身。我看到有一些项目它可以实现交易的功能,但它并不是一个Layer 2平台,并不支持其他的类似于Uniswap这样的项目部署上来,只是能够实现和Uniswap类似的功能。而这样的项目我个人理解也是不具有通用性。
我们需要看一些比较有通用性,能够吸引更多DeFi或者DApp项目布置上来的这么一种Layer 2的平台。关于路印虽然说一直做ZK Rollup比较早,但我并没有深入去了解他们现在有没有在做通用平台,因为跑自己的交易所和成为一个平台,与承载其他的APP思路或者是前景还是不一样的。我比较关注或者是比较倾向于去找寻一些通用性平台,而不是说跑一个自己的交易所或者自己的DApp。
另外一点我要提醒大家的,目前因为Layer 2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也不是像我们第一次做节目的时候关注的人还不多,其实我早在几个月之前,在我的微博里面就分享过未来Layer 2可能的发展,如果你那个时候去布局可能会更合适,毕竟现在热度非常的高,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可能出来的话价格就非常的高,所以从投资角度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谨慎。
另外我最后强调一下,我对Layer 2总体的观点是,长远来看,它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扩容方案,如果你以非常长远的时间去看的话,投资Layer 2不一定有投资ETH那么稳健,但我说的是特别长远,5年10年的角度。很多的代币,我们经历过17年、13年的牛市你会知道,涨得有多高,就跌得的有多狠,所以说大家在做什么样的一件事情,心里要特别的有数,然后要知道在合适的时间要能够离开这个市场。
© 2024 OKX. This article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in its entirety, or excerpts of 100 words or less of this article may be used, provided such use is non-commercial. Any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entire article must also prominently state: “This article is © 2024 OKX and is used with permission.” Permitted excerpts must cite to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and include attribution, for example “Article Name, [author name if applicable], © 2024 OKX.” No derivative works or other uses of this article are permitted.
Information about: digital currency exchange services is prepared by OKX Australia Pty Ltd (ABN 22 636 269 040); derivatives and margin by OKX Australia Financial Pty Ltd (ABN 14 145 724 509, AFSL 379035) and is only intended for wholesale clients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e Corporations Act 2001 (Cth)); and oth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the relevant OKX entities which offer them (see Terms of Service). Information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investment advice,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or an offer of (or solicitation to) buy any crypto or related products. You should do your own research and obtain professional advice, including to ensure you underst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ducts, before you make a decision about them.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 never risk more than you are prepared to lose. Read our Terms of ServiceTerms of Serviceand Risk Disclosure State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